立冬防寒為重 中醫推薦三款藥膳助保暖驅寒養生 

社會熱點

發布時間: 2022/11/07 15:54

最後更新: 2022/11/07 16:44

分享:

分享:

今日(7日)是二十四節氣的立冬,標誌著冬季的開始,天氣漸冷。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科曠惠桃教授表示,立冬養生,當以防寒為要務,特別是早晚氣溫較低,要在衣食行方面把好關。

寒冬時節,須及時添加衣物,規避風寒濕等外邪侵襲,特別是寒性體質人士,平時怕風怕冷,手足冰冷,天氣寒冷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,外出最好帶帽子、口罩、手套,避免風寒入侵;盡量不穿短衣短褲,女士少穿裙服。

注意腳部保暖 少食生冷食物 

俗話說:「寒從腳起。」曠惠桃教授指出,人體的腳部脂肪少,而且許多穴位與人的內臟相對應,腳部受涼就會引起多臟腑不適。故寒冬季節要注意腳部鍛煉和保暖,可隨時踮腳或用蘇梗桂枝生姜湯泡腳。

另外,食補在冬季調養中尤為重要。立冬時節,盡量不吃冷食、冷飲、冷水果;宜多吃熱量較高的食物,例如:牛、羊肉、烏雞、鯽魚,多飲豆漿、牛奶以及堅果類食物,如花生、核桃、板栗、榛子、杏仁等。中醫也認為,「腎主冬」,冬季進補,注重補腎。可選擇食用溫養補腎類藥膳以及黑色食品,以達溫腎驅寒目的。

推薦藥膳三款:

  • 當歸生姜羊肉湯(出自《金匱要略》)

材料:當歸15克、生姜10克、羊肉500克、生姜6片。

做法:中藥稍浸泡;羊肉洗淨,切塊,放入加了姜蔥、料酒的沸水中稍滾片刻,再洗淨。一起與生姜下瓦煲,加入清水2500毫升,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2小時,加鹽調味即可食用。

功效:益氣補虛、補腎壯陽、強肌健骨、溫陽驅寒。對血虛有寒而引起四肢冰冷,腹中冷痛等有效,堪稱「冬季溫補第一方」。

  • 黑豆筒骨湯

材料:筒骨(豬牛羊骨均可)200克,黑豆90克,紅棗、生姜少許。

做法:把全部用料洗淨一齊放入瓦鍋內,加水適量,文火煮2-3小時,至豆熟肉爛,加鹽等調味,食肉喝湯。

功效:強筋壯骨,補益肝腎,通絡除濕。對腰膝酸痛,關節疼痛,四肢麻木冷痛有防治作用。

  • 黃芪桂枝烏雞湯

材料:烏雞300克,生黃芪60克,桂枝10克,當歸12克,生姜10克,紅棗5個。

做法:烏雞洗淨去內髒;黃芪、當歸、桂枝、生姜,紅棗(後放)洗淨。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瓦鍋內,加清水適量,文火煮2小時,至雞肉酥爛為度,去掉藥物,加入紅棗再燉煮19分鐘左右,調味即可,食肉喝湯。

功效:補益氣血、溫補肝腎,溫經散寒。對肝腎虧虛,氣虛不足,見疲乏無力,頭昏目眩,脫發白發,腰膝冷痛,耳聾耳鳴者有良效。

責任編輯:易燕丹

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,Bookmark hket.com中國頻道

立即讚好《香港經濟日報 hket.com》粉絲專頁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